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與傳統光學顯微鏡相比,它能將水平分辨率提高40以上,優勢可達120nm。針孔的存在有效去除雜散光,使圖像更清晰、細節更豐富,讓研究人員能觀察到更細微的結構。可逐層獲得二維光學橫斷面圖像,借助計算機軟件進行三維重建,直觀呈現樣品內部復雜的三維結構,有助于深入了解細胞形態、組織架構及分子分布等。
支持同時使用多種熒光探針標記不同的細胞或分子成分,在同一視野下區分并觀察它們的位置和相互關系,為研究細胞內多種元素的動態變化提供便利。具有良好的時效性與適應性,可在保持細胞活性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實時觀察,記錄細胞的生長、分裂、遷移等動態過程,對生物醫學研究意義重大。能獲取高清晰度、反差明顯的光學切片圖,準確反映樣品不同層次的信息,方便對樣品進行分層研究和分析。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1.參數設置
-選擇激光與濾光片:根據熒光探針的激發與發射波長,挑選合適的激光、激光功率、光譜濾光片和發射濾光片。
-確定掃描方式:可選擇點、線、面或3D掃描等不同的掃描方法。
-設定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掃描速度越慢,但圖像信噪比越好,不過可能出現光漂白現象,需權衡后確定合適的掃描密度(分辨率)。
-選取物鏡及放大倍率:先選擇物鏡的倍數及電子放大倍率,再據此選擇掃描范圍。由于物鏡的透光率與數值孔徑(NA)的四次方成正比,且與物鏡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所以應盡量選用高數值孔徑的物鏡。
-調整其他參數:依據樣品制備質量,選擇合適的針孔尺寸,并調節激光管電壓、光電倍增管功率、降噪等,使設備達到良好的工作狀態。
2.觀察與定位
-初步觀察:通過目鏡對樣品進行初步觀察,找到感興趣的區域。
-準確定位:當在目鏡下確定準確的樣品位置后,設置通道數量和激發模塊。
3.圖像采集
-開始掃描:按照設定好的參數啟動掃描程序,獲取樣品的圖像數據。在長時間成像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激光的高強度照明導致活細胞的光毒性或固定標本的光漂白現象。為此,可在保證成像清晰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激光強度,并提高增益;同時避免長時間連續曝光,可根據需要調整拍攝間隔。
-自動對焦輔助:長時間成像可能導致焦點漂移,此時可結合自動對焦功能確保圖像清晰度。